硅料2600億擴產潮的背后:產能過剩或致重回“微利時代”
財聯社(南京,記者武超)訊,今年以來,國內硅料價格持續攀升,以龍頭企業為代表的光伏產業,掀起又一輪擴產潮。
近日,中來股份(300393.SZ)、特變電工(600089.SH)等均宣布投資擴產硅料生意,規模均在百億元級別。在此之前,主營其他行業的光伏“黑馬”上機數控(603185.SH)、江蘇陽光(600220.SH)等,也均將產業鏈延伸至更上游的硅料環節。
但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上述企業盡管宣稱的投資額浩大,然而資金缺口卻是不小,融資計劃還都不明確,項目推進的風險性較大。其中,中來股份因為資金問題已經收到監管關注函,其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項目能否順利實施,還要結合各種風險因素觀察。
另外,相關企業忙于擴產的同時,硅料產能過剩隱憂開始顯現。統計顯示,擬建多晶硅項目的新進企業已經超過現有生產企業,擴建產能增量明顯大于需求增量。還有光伏行業資深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產能過剩將導致價格戰,硅料可能重回“微利時代”。
本月新增多筆百億投資
今年3月份,國內硅料環節又新增多筆百億級投資計劃。
3月15日晚間,中來股份公告稱,擬與太原市政府共同在山西省古交市投資組建多晶硅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140億元,建設總周期約5年,分兩期建設,第一期投建年產20萬噸工業硅及1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投資額約43億元,爭取2024年竣工投產;第二期投建年產9萬噸多晶硅項目,將根據市場情況推進。
同日,特變電工也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1799.HK)以其全資子公司新特硅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為主體,在新疆昌吉準東產業園區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多晶硅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76億元。
近來,光伏行業的高景氣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外行人”也紛紛跨界涉足光伏,意圖打造新增長極。
3月8日晚間,主營紡織面料行業的江蘇陽光公告稱,公司擬以現金方式出資20億元設立內蒙古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主營業務范圍包括半導體材料、單晶硅棒、單晶硅片、多晶硅棒、多晶硅片,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研究、生產、加工、銷售等。
2月25日,近年已經進入硅片市場的上機數控公告稱,擬投資建設年產15萬噸高純工業硅及1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總投資額預計為118億元。上述項目選址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固陽縣金山工業園區,預計2023年達產。項目分為二期具體實施,第一期設計產能為8萬噸高純工業硅項目、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項目總投資預計為60億元。
以上只是硅料賽道頻頻涌現大額投資的縮影。根據財聯社記者的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以來,多晶硅領域已經迎來了16家新老面孔的投資簇擁,總投資額接近2600億元。
火熱的投資熱情是被高企的硅料價格拉動的,數據顯示,2021年硅料價格從8萬元/噸最高漲到27萬元/噸,漲幅高達200%以上。3月16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以下簡稱“硅業分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本周單晶復投料、單晶致密料、單晶菜花料成交均價漲幅都在0.5%左右,硅料價格迎來九連漲。
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缺口
然而,不少企業的投資計劃卻遠遠超出財務能力。根據中來股份財報,截至去年6月底,該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17.89億元,其中受限貨幣資金8.87億元,募投項目專用資金7.34億元。這意味著,公司實際可自由支配資金僅有1.68億元。同時,中來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已上升至2016年以來的新高,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為62.09%。
3月17日,中來股份因此收到深交所關注函。深交所要求公司詳細說明投資140億元硅料項目建設投產計劃安排;各階段所需資金的金額及來源;涉及融資計劃的應當分析說明其可行性等。此外,深交所還要求公司結合硅料項目投資進展、競爭格局、投入產出比等,分析該事項是否會對公司短期業績產生較大影響,并充分提示市場競爭相關風險和不確定性。
對于多晶硅項目能否順利實施,中來股份證券部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這還要結合各種風險因素觀察,公司正在組織推進項目中。對于資金來源,其表示絕大部分來自公司自有資金及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具體的資金籌措主要是資金部在負責,可以關注后續公告回復內容。
財聯社記者還注意到,上機數控對于高純工業硅及高純晶硅項目總投資額預計為118億元,僅第一期就需要60億元。但據財聯社記者查詢,截至2021年9月30日,上機數控賬面上僅有9.56億元,多個募投項目尚存資金缺口。
而特變電工則計劃讓新特能源在A股發行,實現“A+H”兩地上市,以此來補充資金需求。根據投資預算,項目總投資約176億元中,資本金88億元通過新特能源發行A股募集;剩余部分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解決。不過,新特能源能否在A股上市成功、具體實施時間等存在不確定性。
另外,江蘇陽光在對外投資公告中進行風險提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合并報表貨幣資金為4.2億,本次投資涉及金額較大,目前籌資計劃暫未明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過往的投資履歷中,江蘇陽光參與硅料環節也不是第一次。2006年,江蘇陽光公告出資2.34億元,與其他企業合資成立了寧夏陽光硅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陽光”)。
彼時的公告顯示,寧夏陽光計劃的生產規模為年產多晶硅4000噸,總投資35億元。此公告一度引發行業熱議,畢竟當時的硅料龍頭的產量也僅1000噸。然而,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化,寧夏陽光多晶硅生產成本嚴重倒掛,資不抵債,于2013年宣告破產。
產能過剩隱憂出現苗頭
業內外對于硅料生產的蜂擁而入,也發出了警惕階段性產能過剩的提醒。硅業分會表示,一旦供過于求,極易出現較長時間成本價格倒掛的極端情況,進而再次進入行業資金投入不足、供需嚴重錯配的惡性循環,從而加劇市場無序競爭。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21年版)》,2021年,全國多晶硅產量達50.5萬噸,同比增長27.5%。其中,排名前五企業產量占國內多晶硅總產量86.7%,產量均超過5萬噸。隨著多晶硅企業技改及新建產能的釋放,2022年產量預計將超過70萬噸。
如果規劃產能全部投產,多晶硅產能過剩將不可避免。根據硅業分會的最新統計,截止目前公布新建、擬建多晶硅項目的新進企業已有16家(超過目前現有在產企業數量13家),規劃產能共計超過170萬噸/年,若包括現有在產企業擴產產能,總增量將達到350萬噸/年左右,2025年終端需求樂觀預計400GW,硅料需求量約150萬噸,相比2021年需求增量約90萬噸,可見擴建產能增量明顯大于需求增量。
泓達光伏創始人劉繼茂向財聯社記者稱,硅料的高利潤是不可持續的,預計2021年是硅料利潤最好的一年,從2022年開始,硅料價格將會持續下降,到2023年將降到正常利潤水平,2024年隨著新產能落地,還有可能回到之前的微利時代。
其表示,之前硅料之所以能夠持續漲價,最重要的原因是硅片環節過于集中,可以加價傳遞,硅料價格再高,也有企業去買;但是到2021年底,其它硅片企業產能開始釋放,硅片龍頭企業庫存高企,不得不降價,到2022年,已沒有能力去搶高價硅料了,“硅料暴利已經吸引了行內外大批玩家進入,到2023年硅料計劃產能有可能超300萬噸,嚴重過剩將導致價格戰。”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廈門開展銀行保險業消保教育宣傳周活動 促進行業數字化創新
友邦保險去年業績亮眼 新業務價值上升18%至33.66億美元
陜西省將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推動農業保險持續“擴面”
排行
最近更新
- 硅料2600億擴產潮的背后:產能過剩或致重回“微利時代”
- 有用戶購買商品后感染新冠?叮咚買菜回應:謠言
- 網易傳媒推出長效全景元宇宙營銷解決方案
- 海底撈將推出數字藏品小嗨盲盒
- 遼寧老牌藥企借助智能化改造又上新臺階 取得生產經營“開門紅”
- 某軍校特邀攝星智能CAO做人工智能專題講學:開源數據支撐下的...
- 貴州推出智慧換電柜項目 為外賣騎手等提供充換電服務
- 國家集采人工關節將落地廣東醫院 預計首年節約采購費用7.5億元
- 信泰人壽河北分公司:以消費者為中心 打造智慧服務
-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成立 為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服務
- 深入推進市場監管科技發展 提升科技服務能力、助力質量強國建設
- 齊商銀行聯合政府部門拓寬中小外貿企業融資渠道
- 山東3市部分銀行下調個人住房貸款利率
- 疫情期間做好金融保障 淄博中行2000萬元2天發放到位
- 張文宏研判:離成功越來越近 將最終戰勝新冠病毒
- 多吃乳制品,老人少跌倒?補鈣對預防骨質疏松到底有啥好處?
- 山東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1例 再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價格
- 投資者活動公告--2022-03-21
- 核酸檢測結果沒出來可以坐高鐵嗎
- 日本央行暫難追隨歐美轉向緊縮
- 青海推進民政惠民資金“一卡通”發放 做好金融賬戶數據共享查詢
- “腫脹手”消除記——陳俞宏主任團隊守護尿毒癥患者的“生命線”
- 10點快評:醫藥股繼續強勢 短線情緒重回活躍區
- 讓身體健康 從早餐吃起
- 睡不著睡不好睡不醒都是病
- 烏克蘭農業部副部長:冬小麥作物狀況良好
- 扎堆美國市場,挪威大西洋三文魚價格短期回升!
- 健康科普丨陽春三月,如何擺脫“花粉癥”困擾?中醫給您支招
- 越南巴沙魚、魷魚和螃蟹等水產品對華出口翻倍猛增!
- 哥倫比亞與中國就出口牛肉進行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