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年中大促“Prime Day”開啟,“倉庫工人罷工”照舊
亞馬遜大促啟幕,但到來的不只是折扣和銷量,還有各地此起彼伏的罷工。工人訴求無非是一個字——錢,因為龐大的訂單量就意味著更大的工作負荷,雖然亞馬遜聲稱提供了高薪,但工人們仍強調收入的不平等,雙方各執一詞。

罷工照舊
周一, 一年一度的亞馬遜年中大促“Prime Day”拉開帷幕,不少買家都等著這個時刻下單。但與此同時,近年來屢屢上演的歐美“倉庫工人罷工”事件也如期而至。
這次罷工是由德國的一個工會Verdi發起的。該工會發布聲明表示,他們組織了亞馬遜在德國的7個倉庫的工人進行為期三天的罷工,要求這家美國科技巨頭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更高的薪水。
德國對于亞馬遜的地位不容小覷,這里是亞馬遜除了美國本土以外的第二大市場,這也使得亞馬遜在提高工人工資和工作條件的問題上,與德國工會展開了長期斗爭。
自2013年以來,Verdi組織了多次亞馬遜員工罷工活動,至今已經是第九個年頭。而且,這已經不是Verdi第一次在“Prime Day”這樣的重要營銷節點呼吁員工罷工以對抗亞馬遜。
最近一次是在今年3月末,Verdi呼吁亞馬遜在德國的6個地點的倉庫工人在復活節前進行為期四天的罷工,以迫使亞馬遜承認勞資集體談判協議。
去年11月末,也就是“黑五”大促的時候,Verdi也組織了德國7個亞馬遜倉庫的工人進行為期三天的罷工。
而在德國之外,罷工活動也在頻頻上演。同樣是在去年“黑五”,美國、英國、墨西哥、巴西、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都進行了罷工。
當時的這場行動被稱為MakeAmazonPay。據活動組織者透露,這次抗議活動要求亞馬遜尊重工人參與工會活動的權利,停止規避稅法,并承諾提高環境標準。
各執一詞
對于每年準時伴隨“Prime Day”大促到來的罷工抗議,亞馬遜發言人回應稱,公司向工人們提供了極好的薪水和福利。
本月早些時候,亞馬遜曾宣布,從今年7月開始,將德國倉庫工作的最低工資提升至每小時12歐元,按照匯率與美國本土15美元時薪相當。
同時,亞馬遜也進一步承諾將會在2022年秋天將最低工資提高至12.5歐元。發言人表示,所有德國地區的工人都將享受本次加薪,同時未來進一步提高薪水也已經提上了日程。
但是,工會對這樣的說法并不買賬,他們認為起薪的增加令人懷疑,而且員工并未得到亞馬遜對其的認可和尊重。
其中,不平衡的收入是一個極大的原因。在Verdi負責零售和郵購業務的Orhan Akman表示:“亞馬遜在廣告上花費數百萬美元,并能在活動期間創造數十億美元的銷售額。而物流中心的員工每天必須應對大量涌入的客戶訂單,卻沒有從增加的工作量中獲得一些應得的勞動報酬。”
今年一季度,亞馬遜錄得81億美元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的25億美元翻了三倍。但Akman憤怒地指出:“利潤完全流入集團及其股東的口袋,而員工繼續被剝奪集體工資協議和良好健康的工作條件。”
另一方面,雖然員工罷工對于亞馬遜來說已經不算是新聞,但自全球新冠大流行以來,亞馬遜和一些地區的員工關系再度緊張。比如亞馬遜在美國的幾十個倉庫發生了集中新冠病毒感染事件,該公司被指只關心經營業績和訂單交付,忽視倉庫員工的健康安全。
不過,亞馬遜對這次的罷工并不擔心。公司表示,根據過往有關罷工的經驗,大致有90%的工人如常上班。
對于此次罷工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如何應對,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亞馬遜方面,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股價瓶頸期
罷工的插曲似乎暫未影響外界對亞馬遜此次大促的信心。有分析師預計,2021年亞馬遜“Prime Day”的銷售額將達到90億至105億美元。
但相較于往年,不少亞馬遜賣家表示,今年的會員日活動,似乎缺少了那種熱血沸騰的儀式感。
Keababies在亞馬遜上銷售嬰兒護理和孕產婦產品,對Keababies聯合創始人Ivan Ong來說,以往亞馬遜“Prime Day”通常是一年中銷量最好的日子之一。
但是今年,Ivan Ong則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正面臨庫存短缺,制造和供應鏈成本也大幅上升,進口產品的集裝箱價格是一年前的兩倍。我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來做Prime Day促銷了。”
究其原因,調皮電商創始人馮華魁指出,主要還是疫情對全球供應鏈中斷的影響,各種成本都在漲,導致今年的活動并不如以往給力,買家也喪失了熱情。
比起市場,更重要的是投資者的情緒正在發生轉變。在連續數月未能實現突破后,亞馬遜的股價已接近歷史高位。
數據顯示,亞馬遜股價在過去九個交易日中有六個交易日上漲,目前僅比2020年9月創下的歷史峰值低1.3%。
制約股價的另一個壓力則來自美聯儲,因為投資者預計國家可能比預期更早加息。而一旦加息,最先受傷的就是這些科技巨頭公司。
事實上,隨著美國加稅加息的風聲不斷,不少投資者早已開始重新考慮其投資組合的策略,并且遠離像亞馬遜這樣的高估值科技股。
數據顯示,亞馬遜股價今年迄今僅上漲7%,遠低于2020年76%的漲幅。而另一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的股價在去年上漲81%后,在2021年下跌了1.7%。
在馮華魁看來,即使亞馬遜年中大促非常成功,但難以推動亞馬遜股價的進一步上漲。因為現在的經濟復蘇為各行各業創造了機會,亞馬遜這樣的電商不再有“宅經濟”的優勢。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趙天舒)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云南省省級課題開課論證會在長水教育集團召開
- 園區中心封面地標——新鴻基地產布局蘇州環貿匯煥新金雞湖時...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
- 保險機構加速布局數字化 復合型人才短缺成“攔路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