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業的下半場 生態布局初現端倪
近年,支付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移動支付便利性、快捷性的優勢正在加快覆蓋用戶生活的各個場景,已經深刻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行為和現有商業形態。而隨著行業一直以來的高規模發展和競爭的不斷加劇,支付之戰的下半場正悄然展開。
行業持續井噴發展 監管步入深水區
中國移動支付行業一直處于持續井噴的態勢,根據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4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數據分析顯示,市場交易規模為37.7萬億元,環比增長27.91%,再度刷新歷史新高。對于行業未來的預期,業界仍舊認為移動支付將來的市場空間巨大。易觀預測,預計到2019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將達到百萬億元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高規模增長之下,支付業務的亂象卻層出不窮。2017年起,監管部門對支付行業的監管治理逐步步入深水區,關于支付業的相關監管文件密集出臺,涉及備付金、斷直連、條碼支付、無證經營等多個方面。
2017年8月,“網聯”第一次股東會會議在北京舉行備受業界矚目。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財付通、支付寶、翼支付、銀聯商務等在內的45家機構和公司簽署了《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設立協議書》共同發起設立“網聯清算有限公司”,成為支付行業進一步步入合規階段的重要標志。時間進入2018年,行業監管細則還在繼續落地。如今監管已至,面對中國移動支付行業合規發展的重要拐點,支付戰爭下半場之爭悄然打響,市場格局與經營業態的變局都已初現端倪。
下半場競爭愈演愈烈 生態布局成賽點
移動支付戰爭如火如荼的下半場,各大平臺紛紛展開不同方向的探索。螞蟻金服開放平臺推出了“生態合伙人”強化合作伙伴的話語權,使得合作伙伴與螞蟻金服共同制定開放和發展政策。移動支付領域另一巨頭微信支付,將小程序與微信支付在各領域相融相通,深耕商業能力,大力推動微信共贏生態的發展。具備運營商基因的翼支付,則進一步發掘運營商資源,打造資金源差異化優勢,積極推出“翼支付紅包卡”產品,借此穩固生態圈建設成果。京東支付也在“無界營銷”的戰略之下,進一步展現出開放共贏的態度,與不同行業伙伴達成戰略合作的消息頻出。
從移動支付領域各個巨頭的發展布局中,不難看出,“生態”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仔細分析移動支付生態布局背后的動力來源:首先,基礎支付業務增長逐漸平穩,移動支付仍處于上升態勢,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其次,移動支付業務正在成為拓展現代商業的底層基礎服務。由此,支付平臺謀求多元化、生態化的發展則成為搶占行業競爭下半場的重要賽點。
在行業下半場更為激烈的競爭中,各大平臺也沒有放松用戶的培養。無論是以電商為根基的支付寶,還是依托社交崛起的微信支付,亦或是背靠中國電信的翼支付,在激烈的競爭中都在努力向用戶展示自己的生態化價值。與此前的紅包大戰不同,現在支付平臺的用戶福利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發紅包。近期微信“紅包店”、支付寶“掃碼領紅包”等推出,一方面為平臺爭奪用戶創造了新的營銷方式;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借此兩家都正在突破更為廣泛的用戶場景。翼支付則不斷聯合線上線下合作伙伴創新營銷玩法,以其生態圈為根本,為合作伙伴創造融合發展的機遇。由銀聯打造的云閃付憑借交易通道快捷高效的優勢,精準布局民生服務,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也實現了明顯的業務增長。
針對移動支付當前的生態化趨勢,有業內人士表示:“各大支付巨頭的生態圈構建,正在通過多元化的發展,把蛋糕不斷做大。這或將是未來突破行業在現有規模下‘零和游戲’的有效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