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眾文藝主體觀察:“草根”文藝的逆襲
新大眾文藝這一概念引起廣泛關注,一時間,何為新大眾文藝?新大眾文藝表現在哪些方面?參與新大眾文藝創作的主體是誰?又該如何理解新大眾文藝現象為何在當下發生?眾多問題紛至沓來。
塵埃尚未落定時,從不同角度看,同一概念會得到不同答案。例如,從社會主義文藝建設角度看,能得出大眾文藝在新時代里不斷壯大并有了新的表現形式與內容的結論;從文藝思潮發展的行業角度看,能得出新媒介時代文藝大眾化特征與趨勢愈加明顯的結論;從文藝創作的主體身份角度看,能得出“草根”創作興起,文藝受眾破圈成為文藝生產者并持續擴容的結論;從全球新媒介科技創新迭代的影響角度看,能得出全新的文藝生產、傳播、接受生態鏈正在新科技加持下逐步形成的結論。總之,不同的觀察角度看到的是不盡相同的結果。這也是新大眾文藝之所以引起廣泛討論,卻均無定論的原因之一。
新大眾文藝跨出文藝圈,在社會層面引起熱議,與普通民眾參與到文藝創作中,產生出大量文藝作品,并日漸受到關注與評論有關。文藝的生產與評價曾經(或說在舊有觀念中)是由所謂文藝專業人士所主導、所評判的。而當下的這種變化,令人們生出一種“草根逆襲”的情緒震撼。舊有觀念被顛覆,新的現象正集結,引起關注也就在情理之中。
新大眾文藝的表現形式與內容是紛繁龐雜的,如果一定要提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創作者來討論,就只能以標簽按圖索驥,比如“外賣詩人”王計兵,最近正火的“田間詩人”呂玉霞(網名“沂蒙二姐”)。他們都是所謂“草根”,從事著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職業,忽然有一天以“詩人”的身份出現在人們面前,還是平常的樣子,可手里寫的嘴里念的卻不再是日常話語,而是詩歌,是我們曾認為高不可及的“陽春白雪”。這一強烈反差所帶來的視聽沖擊力,借助網絡媒介傳播與放大,成為社會“熱點”事件。
3月25日,呂玉霞介紹自己在本子上記錄的作品。 中新社記者 趙曉 攝
王計兵已出版多部詩集,并登上今年的央視春晚,為全國觀眾所熟知。呂玉霞在短視頻平臺的粉絲量已突破百萬,且數量還在攀升。相比于王計兵在線下寫詩,再上傳至新媒體平臺,且只以文字形式傳播,并最終付印出版來說,他實現個人文藝創作升遷,還是以傳統的舊媒介時代的方式。呂玉霞則更具新媒介時代新文藝生產、傳播的諸多特質。今年3月,央視新聞抖音號轉發了呂玉霞的一條短視頻,隨后對她進行了深度采訪報道,再加上《人民日報》《文藝報》等媒體轉發,讓呂玉霞被更多人看到、記住。她的那條“這是春嗎?這不是春……”短視頻,點贊量在幾天時間內就超過百萬。
以專業評價標準來看,呂玉霞的一些詩可能更像是脫口而出的打油詩,缺乏專業性。如她在采摘水果時所作的“半生風塵半生雨,汗水澆灌蒙山土。牙黃桃樹露鋒芒,不期未來遍山黃。單果能使漫天香,問君愿否來品嘗。”但大家對她的關注與肯定,不僅僅是因為她的詩,也許更多是對“反差感”的震驚與圍觀。
沒錯,就是圍觀,這個詞準確地表現出新媒介時代文藝傳播與接受的重要特征,即觀看、娛樂與互動。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閑適的鄉村自然風景、帶著滿身泥土寫詩的農村大姐、與粉絲互動及二次創作,所有這些網紅要素,加上呂玉霞極好的“網感”,能熟練運用新媒體傳播所要求的“玩梗”創作、“續寫文筆挑戰”等方式,“爆火”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僅從上述一個例子便可看出,新大眾文藝的創作主體不再沉默,也不再單兵作戰。其生產的文藝作品不再是單維的平面形式,而是更適合新媒介平臺傳播、互動、再生產的多維藝術集合體,它甚至不再具有明確的單一作者。如呂玉霞的一條短視頻,從詩歌創作、場景選取、視頻拍攝、后期剪輯、配樂選取、字幕匹配(尤其需要注意的一個新現象是,其最新的一些短視頻作品在中文字幕下配了英文字幕)、作品上傳、留言互動等,都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這些參與創作的人算不算是這件作品的創作者呢?曾經的著作權條款對“作者”身份的認定與權利的保護,在面對新大眾文藝作品的嶄新創作模式時,還有效嗎?又如何起效?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
從《詩經》時代“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的曠野詩風,到春秋時期“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的平民智慧,再到“人民文藝”對大眾文藝精神的倡導,千百年來,中華文化根脈的賡續依靠的是對根的堅守與保護,但更重要的是在時移事易時的勇敢創新與突破。只有求新求變才是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大的貢獻。新大眾文藝的種子早已開始醞釀,其一朝破土而出,得益于新媒介技術的催化,更得益于生生不息的中華文脈的生命力。新大眾文藝的前景如何尚未可知,但“草根”文藝的逆襲已成定局,并正在鋪展其燎原之勢。(完)(《中國新聞》報 作者:李桂玲,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兼職研究員,《當代作家評論》副主編)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紅APP正式上線發布
第十二屆東亞地方政府會議將在山東臨沂召開 促進東亞地區交流合作
(鄉村行·看振興)山西柳林依托“數商興農”打造鄉村e鎮 電商交易9個月達3.5億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新大眾文藝主體觀察:“草根”文藝的逆襲
- 閩北多管齊下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 航拍廣西梧州田園風光 春日動車畫中行
- 深化拓展與東盟合作 第二屆湖南(懷化)RCEP經貿博覽會5月舉行
- “煙臺-越南”件雜貨航線開通
- 山東青島著力構建高效快貨物流圈 力爭2035年全球主要城市“3天達”
- 2025年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在武漢舉辦
- 科技加持,鄂爾多斯為中小企業“減負”記
- 菏澤牡丹花開正艷 2025世界牡丹大會在山東菏澤開幕
- 疆渝“電力高速”重慶段完成走線驗收
- 中國演員沈騰擔任“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宣傳大使
- 第14屆艾特獎全球頒獎禮將于5月在深圳舉行
- 科爾沁沃野春潮涌 萬象“耕”新正當時
- 中高端酒店,迎來“投資矩陣”時代
- 青海:0歲至17周歲困境孤獨癥兒童可獲康復救助
- 國球奧運冠軍走進云南師范大學:傳遞愛國情懷和拼搏精神
- 浙江武義深耕“茶+”經濟 山間翠色促農增收
- 香港北環線主線鐵路方案獲批 2034年完成主線工程
- 全國首趟花卉主題列車開行
- 貴州印江:游客賞花采茶 樂享春日好風光
- 詩歌盲盒共創大賽刷新AI文旅玩法 張家界又嗨了!
- 2025年阿斯塔納國際花卉與園藝展舉行
- 外籍留學生走進齊國故都 感受“泱泱齊風”
- 霍爾果斯口岸跨境游熱潮再創新高!
- 第31屆中國·勝芳國際家具博覽會啟幕
- 山西平陸東漢墓或與曹操推行薄葬制有關
- 臺兒莊大戰勝利87周年紀念活動在山東臺兒莊舉行
- 武鐵優化升級貨運班列 增漢十高鐵“大站快車”
- 技能照亮前程 超2500人報名江西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
- 300余名全球客家宗親代表河南偃師尋根問祖